上周末粗读了一遍以赛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不禁受到极大的震撼。本来,这并不是一篇讨论形而上学之自由概念的论文,而是表达伯林对政治学法学意义上自由看法的就职演说。虽说内容不够那么形而上,而且柏林也在一开始就企图回避自由的定义,但对纵向的政治哲学之自由的含义的讨论,却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其本源的涵义。快餐式的wiki对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的确解释的不清楚,以至于我很难区分消极自由(Negative Liberty)与积极自由(Positive Liberty)两种阐述下可能产生的差别,毕竟从发点来说,“免于...”的自由与“去做...”的自由只是不同侧面的两种表述而已。但是这篇演讲稳重却精妙的分析出两种自由观导致的经济自由主义与社会自由主义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的根源。本来打算今天白天再细读此文的,无奈电话狂多,eGust很忙,完全没有精力阅读和整理思路。
现在对于wiki中文上对政治自由的4个描述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
目前分類:形而上 (3)
- Jan 22 Tue 2008 00:34
政治自由与东方哲学
- Jan 05 Sat 2008 02:12
近来的主义
本来前段时间因为《色戒》的泛政治化评论、中日关系等关乎民族主义的问题跟人争论,还打算写篇讽刺性的文章。今天因为history版上的一个坑,顺带与一直以来让我困惑的、在学理上不同意民族这一概念但在情感上赞同民族主义的fba同学探“口诛笔伐”了一番,最后算是勉强接受了他为何能够在思辨上反对却在情感上支持。这样一来,也省却了讨人嫌的讽刺文。
To zealer (Fri Jan 4 23:14):